富平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工程师冯锁牢荣获“渭南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0 Comments
富平柿饼网

冯锁牢,1989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西北农业大学)果树专业,89年7参加工作,从事柿子、花椒等经济林实用技术的推广及研究工作,曾任富平县柿子研究所所长,现工作于富平县农业农村局果业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县管拔尖人才,渭南市农业专家团特聘专家,渭南市“富平柿饼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中国园艺学会柿分会理事,柿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常务理事。

从事柿子丰产栽培、加工等实用技术研究、推广工作三十余年,常年深入生产一线为广大柿农进行技术服务,每年为广大柿农及加工户举办各类技术培训会30多场次,在市县电视台进行柿子实用技术讲座10余次。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论文十余篇,编写的《柿子栽培管理技术》一书2007年1 月被陕西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主编的《富平尖柿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一书2019年6月被中国农业出版社正式出 版发行。现有柿子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成果三项,其中主持的“富平尖柿炭疽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项目2014年 获得渭南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现正在主持完成省科技厅下达的“富平尖柿主要病虫害防治项目”。

改变观念,壮大柿子产业

在老一辈富平人的口里素有“柿子不成林”的说法。千百年来,当地群众大多是在房前屋后或者田埂地头栽种上几棵树,够自家人过年吃,当时没人靠它发家。1995年,随着富平县柿子产业协会原会长赵云山在试验地里一亩能种100余棵柿树,一举打破了“柿子不成林”的说法。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当时老百姓对这个后来的“致富果”尚有一定的偏见,“怎么管?卖给谁?”成为当地农民群众共同的“争论话题”,因此也导致政府部门的决策 者们犹豫不决,举棋不定。“没有大面积种植,岂来产业大发展?”,在冯锁牢等有识之士的有力推动下,2003年5月,富平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柿子产业规划论证会,同年6月,县委县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柿子产业发展的决定》。

从此,富平柿子种植掀开了具有历史性重大意义的崭新的一页。

潜心钻研,攻克技术难关

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冯锁牢深入富平北部沿山一带调查研究林木病虫防治工作,在掌握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蚧壳虫防治进行研究探析,撰写的《富平县北部山区及沿山杂果蚧壳虫综合防治技术》一文获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社会林业工程项目优秀论文二等奖。2001年任富平县城关街道杜村十一组百亩柿园技术指导,2006年任富平县柿子研究所所长,系统研究富平尖柿栽培及加工技术推广,在实践中培育出大辣椒和三角尖柿两个优质尖柿品系,摸清了柿炭疽病发病机理,成功探索出炭疽病防治理论技术,为减少柿农损失做出巨大贡献,群众称他为“柿神”。这一技术的攻克,为全县柿子产业挽回经济损失近亿 元。他把积累的柿子管理知识,整理成文章,发表在各级刊物上, 其中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编写的《富平尖柿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柿子栽培管理技术》两本专著分别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和陕西技术出版社出版。

心系群众,奋战田间地头

“冯专家”的名号在富平早已深入广大柿农的心灵深处。冯锁牢常年奋战在柿子园里,与人民群众心连心、交朋友,为富平的柿子产业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从优选柿子品种、防治柿子病虫害、普及栽培技术、推广柿饼标准化加工、品牌销售,富平柿子每一步重要的发展环节,无不浸透着他的汗水,发挥着他的智慧。三十多年来,冯锁牢常年深入生产一线为广大柿农进行技术服务,每年为广大柿农及加工户举办各类技术培训会30多场次,在市县电视台进行柿子实用技术讲座10余次,获益群众累计30万余人。在今年疫情发生期间,他仍坚持通过网络为广大柿农开展技术指导,先后2次在渭南市电视台和职业农民微信平台开展富平尖柿春季管理技术培训,超过10万人次观看了直播,为推进春季农业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呕心沥血,助力脱贫攻坚

富平是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为了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产业脱贫战略,唱响“干柿业、发羊财”口号,把富平尖柿确定为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作为富平尖柿产业首席专家,冯锁牢同志服从组织调配,勇挑重担、呕心沥血,精心制定发展规划,集成优化管理技术,常年累月奔赴在脱贫一线, 穿梭在村组田间,手把手为广大贫困群众传授作务技术,尽心竭力帮助群众提高管理水平,使广大贫困户真真正正地得到了实惠、取得了效益,把柿子树种成了致富树。如今富平柿子产业已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大撒手锏。2019 年富平柿子栽植面积达32万亩,产业创造经济价值达35亿元,柿子已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金蛋蛋”。这离不开以冯锁牢为代表的一 大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辛勤付出,他们是新时代奋斗在农村广阔天地、为实现乡村振兴而默默奉献的老黄牛,也是广大农民群众心中最可爱的人。

        富平柿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