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稳信 | 富平的山东移民后裔

0 Comments
富平柿饼网

富平的山东移民后裔

文—张稳信

关中地区约有400多个山东庄,30多万山东移民后裔。据惠志刚老师走访整理,富平县有98个山东庄,有多少人口,没有详细统计资料,据估计有近10万。

据有关史料记载,清光绪年间,陕西关中连遭三年大旱,饿殍遍野,寸草不生,兵盗四起,十室九空。几次灾情过后,渭北平原人口剧降,土地大面积荒芜。当时先后曾任三原、富平、临潼等县县令的焦云龙去信山东,动员家乡居民迁陕。

“落户西安府,人人有饭吃,家家有地种,天天吃白馍”。当时山东一代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就这样,山东昌邑、高密等28县的居民纷纷祭祖告别,肩挑车推,开始了长达60余年的大移民序幕。

山东移民迁徙关中的过程,充满了艰难和心酸。除了极少数富家奔着淘金的念想,赶着载有家眷和较为齐全的生活设施的马车,昼行夜宿,一路驶向关中,未受多少苦外,绝大多数属于占地极少又屡经战乱和各种天灾洗劫折磨生活无以为继的穷苦百姓。他们或独家或三五家结伴,男人手推装着简单炊具铺盖和稚子的木制独轮车,白天赶路,夜宿破旧庙宇、戏楼和屋檐下,小脚女人紧随其后,饿则沿门乞食。历经40余日的奔波,才走完秦鲁间3000多里之遥的路程……

富平县共有24个乡镇(撤乡并镇前),其中18个乡镇都分布有山东庄。县城附近的华朱乡共有16个村30633人,其中13个村中有山东庄,总人数已达12000多人,占该乡总人口的39.2%。在这些山东庄密集的地方,如逢集遇会到处听到的是山东口音,仿佛到了山东地界一样。进了山东庄都是山东腔,但公用语言全为本地口音,其他人根本听不出是山东人。现在,婚嫁也不分山东或陕西,有许多本地女娃嫁给山东人,几年后也说出一口流利的山东腔,山东女娃嫁给当地人也听不出是山东口音。

山东人勤劳忠厚,性格直爽,待人非常热情厚道。经数代人的繁衍生息和生活磨炼,与本地人彼此沟通,互相尊重,互相结亲拜友,关系相处得非常融洽,现在已不存在山东人或本地人这个概念。

提起山东人初来时,也有说不完的酸、甜、苦、辣,在陌生的地方要安家落户,除埋头苦干垦荒种地外,还要出去拉长工、打短工,在家做豆腐、养猪养羊养鸡、打凉粉、纺线织布等,以养家糊口。有时还遭受自然灾害和匪盗的袭击,个别当地歪人还有欺客现象,都要村上人团结起来应付。

我的祖父告诉我,我的老家在山东省莱州府昌邑县南辛庄,因家乡遭遇水灾,5岁时跟随曾祖父来到富平,我根据祖父的年龄推测出我家迁移陕西的时间是1911年,查阅当地县志,潍坊地区1911年确实遭遇水灾,潍河、汶河河水暴涨,冲毁了房屋,淹没了沿岸的土地。

我于2015年找到老家,受到热情接待,并找到了张家族谱,据族谱记载,有几家族人先于我们迁移陕西富平,也有几家迁移陕西(没写清具体哪个县),与大多数山东移民不同的是我的曾祖父没有住进山东庄,几经辗转,我们在金粟山下居住下来,因我的祖母是本地人,除了我的祖父,家里没人会说山东话,慢慢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

比较幸运的是,在3000多里之外,我的曾祖父找到了居住在美原东盘的山东族人,辈分没乱。我2015年去山东时顺便找到了他们的老家,见到了他们的族谱,对比双方的族谱,我们果然同族,大约十五辈之前是一个先祖。我祖父和他们经常走动,来往密切,友谊一直延续到父辈。

这段历史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注意,阎良政协李飞老师牵头编写《关中山东移民》,书中收录了大量的关中山东移民的文章,并成立了关中山东移民文化研究会,并定期不定期开展活动。希望富平的山东移民后裔也能成立相关组织,为富平的发展做出贡献。
注:部分内容参考孙喜贵老师的【关中的“山东庄”】

附富平县“山东庄”统计表

注:本表由惠志刚走访调查整理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简介

张稳信,富平美原人,祖籍山东昌邑,政府机关工作人员。

        富平柿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