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铸魂,特产传韵
关中平原东北部的富平,像一块被渭水滋养的璞玉,既有千年文脉的厚重,又有烟火物产的鲜活。这座古称 “频阳” 的小城,每一寸土地都藏着故事,每一样特产都裹着人情。
富平的人文,是刻在历史里的风骨。战国时,秦将王翦从这里领兵出征,助秦统一六国,留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的智慧;近代,这里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习仲勋的故乡,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如今习仲勋陵园与故居仍是人们追寻初心的圣地。漫步富平陶艺村,更能触摸到人文的温度 —— 这里汇聚了世界各地的陶艺作品,而本地匠人传承的 “富平陶艺”,以细腻的陶土勾勒关中风情,把黄土高原的质朴与灵动捏进每一件作品,让古老的技艺在当代焕发生机。
人文的根脉,滋养出富平独有的特产滋味。霜降过后,富平的柿子林便成了金色的海洋,这里的尖柿是制作柿饼的珍品。果农们遵循着祖辈传下的手艺:清晨采摘霜降后的柿子,手工削皮时刀刃与果皮的轻响,屋檐下挂起的柿饼串在风中轻晃,历经 12 道工序的揉捏、糖化,最终酿成橙红透亮、甜而不腻的 “富平柿饼”。这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富平人对自然馈赠的敬畏与匠心。
若说柿饼是富平的 “甜名片”,琼锅糖便是藏在时光里的 “香记忆”。这种始于明清的宫廷贡品,用富平旱地的小米与大麦芽熬煮,再经老师傅手工拉制、切块,咬一口脆甜化渣,麦香与糖香在口中散开。老辈人说,过去逢年过节,琼锅糖是走亲访友的稀罕物,如今虽易得,却仍保留着手工制作的温度,承载着富平人的乡愁。
还有那渭水畔生长的九眼莲,藕身九孔、脆嫩无渣,清炒便有清甜;富平大红袍花椒,粒大油足,是关中厨房的 “调味魂”。这些特产,无不与富平的水土、人文相连 —— 是黄土高原的温差成就了柿饼的甘甜,是祖辈的手艺留住了琼锅糖的香气,更是富平人对生活的热爱,让每一样物产都有了独特的韵味。
富平的人文与特产,从来不是割裂的。人文是根,让特产有了故事;特产是韵,让人文有了烟火。这座小城,就在这份 “魂” 与 “韵” 的交融里,散发着让人难忘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