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石刻—刻在石头上的风景(富平墨玉)

0 Comments
富平柿饼网

富平石刻—刻在石头上的风景(富平墨玉)

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石刻艺术也不断丰富,成规模地出现始于东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而富平石刻作为中华石刻的一个重要支脉,在黄河流域的影响尤其深远。
位于富平县北部的宫里镇,是秦、汉、唐等朝的京畿重地。今宫里镇政府驻地,就是一代枭雄宇文泰的陵墓,而镇政府东墙之外,又是唐中宗定陵陵区,门阙遗址尚在。宫里镇之北的凤凰山,即定陵山陵。此陵两边又分布有元、简、章等四座唐帝陵,周围唐代宗人名臣诸将陵墓甚多。因而,作为中国文化传统中最能传之久远的石刻大量存在延续,就成了一种必然了。
在富平墨玉背后还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传说有位披着黑纱的美丽仙女,被频阳(富平古称)北边沿山一带锦绣风光迷住,于是夜宿凤凰山,白天游山玩水,而经她接触过的石头,竟变成了人间罕见的黑色玉石。凤凰山下有个财主听说了此事遂心生恶念,欲把仙女抢回家里,好专为他点石成玉。这天夜里,仙女回到栖身的山洞,解下身披的黑纱,铺在一块石板上,正欲休息,早已躲在山洞暗处的财主却突然扑来,吃惊的仙女慌忙逃出洞去,财主也紧随其后穷追不舍,一路狂奔却不见了仙女踪影,财主失望之余,忽然想起刚才仙女遗落在山洞里的黑纱,忙又返回山洞去找,可是黑纱也不见了,仔细一看,原来黑纱已融进石板,并把整个凤凰山的石头化作墨玉。
仙女留下了墨玉,而真正赋予墨玉生命的,还是那些祖祖辈辈生活在富平的能工巧匠们。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素有富平“石刻之冠”之名的宫里石刻。
富平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李平介绍道。“据富平县志记载,公元534年,北魏《永熙造像》是现存富平石刻工艺有明确年代的最早记录。据此证明,富平石刻至少有一千五百年多年的历史。“作为陕西石刻保护和研究的重点县市之一,富平南部有西魏文帝永陵、北魏孝文帝长陵、汉太上皇陵,北部有北周文帝成陵、秦大将王翦父子墓,而盛唐时期的五个皇帝陵墓,唐中宗定陵、唐代宗元陵、唐顺宗丰陵、唐文宗章陵、唐懿宗简陵等多处历史石刻遗迹,为研究富平石刻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史料,也为石刻技艺的产生、发展和传承奠定了丰厚的文化基础。”
“巨碛崔嵬百万层,唐家中叶起诸陵。青岭墨玉旋随辟,篆籀光芒到处征。”清初名儒李因笃的这首《邑里绝句》将富平石刻“甲于天下”的成就表达得淋漓尽致。而文中所提到的“青岭墨玉”指的就是独产于富平的青石。青石产于富平北部的乔山山脉,经琢磨抛光后色黑如墨,纹理细致,质坚而韧,又称“墨玉”。其素为刀工之上佳珍料,古人更将其与钻石、宝石、彩石并称为“贵美石”。富平石刻之所以美名远播,与富平独产的墨玉密不可分。
富平墨玉以其质地细腻坚韧,色泽乌黑发亮,叩击声清音脆,石层广厚少瑕,且耐酸碱,耐寒热,耐风化等特点而名闻名天下,成为帝王贵族陵墓前的碑碣石刻的首选石材。唐十八陵及其陪葬墓前的石碑石雕,绝大多数是用富平墨玉所制。历代名碑中,如秦李斯《峄山刻石》,东汉《曹全碑》,欧阳询的《皇甫诞碑》、柳公权《玄秘搭》、乾陵《无字碑》等等,均是以富平墨玉石刻制。
自明清至民国,宫里石刻尤以刻字驰誉西北及晋、豫、青、藏。在艺术风格上其秉承了汉代的朴拙有力、唐代的大气写实和明清活泼美观,注重以形体轮廓和线条的刻画勾勒来表现作品的神态和意境。这里石刻人才辈出,历史上著名的石刻大师李信、刘生荣、刘应文、赵致祺等均是富平宫里人。让我们一起走进刘汉兴所主编的《宫里石刻》一书,从民间流传的故事中认识宫里石刻大师们的精湛技艺。
刘生荣是道光年间宫里南岭村南堡人,主要包揽各种大的石刻活路,专勾字,有“刻字状元”的美誉。在这个美誉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传说,光绪年间,陕西有个巡抚受袁世凯叔父袁宝恒之托,在陕招徕一批石刻高手,为他复制秦、汉、唐、宋一批珍贵碑碣。但这一活路要求很高,巡抚必须亲自验看刀法,虽然应征者如云,却无人中榜。刘生荣从富平赶到西安,想要揽下这个活计。

富平石刻
“你看我跑了一百多里,又困又乏,要在大人面前着刀,势必心惊胆战。刻字也和写字一样,只有心神定下来了,精神来了,才能刻出好字。”为人机巧的刘生荣再三恳求接待者将原话转告巡抚。没想到,巡抚听后颇觉在理,破例让刘生荣把字稿带到住处去刻。刘生荣大喜,带着字稿回去,着骨干、刀手刻成,很快带回去交验。巡抚一见字板,大加赞赏,连称:“果然是高手!这活就让富平南陵的人做了。”这样一来,刘生荣名噪一时,“刻字状元”和宫里石刻享誉古长安。

赵维新是南陵村赵堡人,是20世纪初期一位远近驰名的大匠人,从不揽活。但哪里有了大活、难活,总是要来请他前去解围。有一年,听说县里有个官宦人家修牌楼,他自报家门为其干活。但那活是河南匠人包的,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所以他日常也只能做些粗活小活。

到了设计牌楼,摊尺寸准备动刀的时候,设计底层是八仙过海,上层是二十四孝,那些匠人用了一天时间硬是摊不匀。“我试试吧。”赵维新的这句话引起了众人的一片唏嘘和质疑。他却笑笑,从其他匠人手中拿过墨斗和画齿子,连摊带画,用了一天时间就把上下的人物全都勾画出来了,而且布局恰到好处。赵维新的精湛技艺最终赢得了众人的一致赞誉。

石刻大师和他们的故事在富平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久久流传。20世纪90年代,在一帮老艺人的带领下,富平石刻技艺空前复兴,目前,全县石刻作坊、企业已达460余家,全县有8000多人从事着石刻行业。

“不可否认,富平石刻也和其他非遗项目一样,面临着发展传承的困境,诸如传承人断代、新工艺的挑战以及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都是富平石刻所面临的困境,也是我们所要努力破解的难题。”富平非遗中心主任李平说。

字以镌而存,文以碑而载,碑以文而贵,镌以书而珍,正是在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探索、研究与改进中,富平石刻得以发展,终以其精湛考究的艺术价值而享誉九州,成为我国石刻艺术的典型代表之一。2014年“富平石刻”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闻陕古今,碑刻取之”。千年的石头会唱歌,这些刻在石头上的永久风景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刻进了人们心里,让富平这个名字在中华石刻史上留下了光辉鲜亮的一笔。
富平石刻艺术—刻在石头上的风景(富平墨玉)

        富平柿饼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