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反复眨眼、揉鼻、清嗓子,看看中医怎么说!

0 Comments
富平柿饼网

最近,6岁的小豆(化名)总爱眨眼、揉鼻,清嗓子,妈妈以为孩子过敏性结膜炎、咽炎的老毛病又犯了,照着以前的治疗经验给孩子滴眼药水,口服利咽药物,然而半个月下来却没有任何效果,这才赶紧带孩子到儿童医院就诊。在做了相关检查后,医生告诉她,孩子患上的不是过敏性结膜炎和咽炎,而是有些麻烦的抽动障碍。而临床上,像小豆这样突然出现眨眼、清嗓、清嗓子等异常举动,最终被诊断为抽动障碍的患儿不在少数。

什么是抽动障碍?

小儿抽动障碍是指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多发性抽动障碍,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多见于男童,多于4~12岁起病,反复发作。发病时,患儿会产生不自主地、突然地、快速地、重复地抽动,同时伴有不自主地、暴发性地发声和秽语。些患儿会逐渐产生语言障碍,有些则会模仿他人的语言、表情、动作。小儿抽动障碍的病情时轻时重,紧张、疲劳、睡眠不足、焦虑时,病情可加重;精神放松、睡眠后可减轻或消失。目前病因还不明确,考虑与遗传缺陷、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以及电子产品使用过度有关。

中医认为,小儿抽动障碍属于“慢惊风”、“筋惕肉瞤”、“肝风”、“抽搐”、“瘛疭”等范畴,而其中尤以“慢惊风”及“肝风证”居多。在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中就有提到:“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则上干头目,目属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目连劄也。”描述的就是患儿由于肝风引起的,与抽动障碍症状相似的眼睛频繁眨动。认为由患儿的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外感风邪,以致肾阴亏损、脾虚生痰、肝亢风动、心神不宁、阴虚痰火所致。

从临床表现来看主要分为运动性和发声性两大类。运动性抽动是头面部、颈、肩、躯干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如单一的眨眼、鼻子动、嘴动、耸肩、手胳膊动、腿脚动,复杂一些如面部动作和表情、头部及肢体的姿势和动作、屈身扭动,甚至有猥亵、自虐行为等。发声性抽动是由于口鼻、咽喉及呼吸肌群的收缩,通过鼻、口腔和咽喉的气流而发声。如简单的咳嗽、清嗓子、抽泣、吹口哨、动物或鸟叫声,复杂一些如秽语、模仿言语、重复言语、言语停顿等。

抽动障碍怎么治疗?

目前用于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的西药主要有氟哌啶醇、硫必利、阿立哌唑、可乐定贴片等,且需要长期服药(至少在1-3个月以上),由于这类药物少数情况下会产生嗜睡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停药后又有反复发作的可能性,使治疗难以长期坚持。

中医以息风止动为基本治疗原则。根据疾病的不同证候和阶段,分清正虚与邪实的关系,辨证论治。实证以平肝息风,豁痰定抽为主;虚证以滋肾补脾,柔肝息风为主;虚实夹杂证治当标本兼顾,攻补兼施。由于本病具有慢性、波动性的特点,故需要较长时间的药物治疗,可配合针灸、耳豆、推拿等法综合处理。由于中医中药在治疗本病中凸显出较好的疗效,且无相关神经系统副作用,广受患儿家长接纳。

抽动障碍平时要注意什么?

(1)日常调护:生活上,尽量给孩子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避免在孩子面前打架吵闹,引起孩子不良情绪。也需要避免孩子长时间玩电脑游戏、手机、看电视、过度兴奋等。
(2)饮食调护:饮食要清淡,注意避免各种小食品(膨化食品、辣条等)、各种碳酸饮料、巧克力、辛辣煎炸食品、方便面等。可通过中医“实则泻其子”之方法,食用可泻心火的食物,如苦瓜、芹菜、冬瓜、木耳、银耳、也可用莲子芯、菊花等泡茶饮用。
(3)增加体育锻炼:中医认为抽动与肝经郁热、郁火有很大关系,经过体育锻炼,可疏达肝气,疏通经络,减少郁结、郁热在体内瘀积,从而起到减轻症状的作用。
(4)心理调护:本病的心理调节也相当重要,需要家长主动帮助患儿,疏导紧张、焦虑等情绪,避免过分限制、呵斥、过度批评或刻意提醒抽动障碍状等。家长尤其要避免性情急躁,动手就打,唠唠叨叨。

专家提醒:患有儿童抽动障碍的孩子,更需要尊重和理解,要学习好需要自信心,同样要治愈儿童抽动障碍也要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孩子的自信心来源家长的鼓励,指责和打骂只能加重孩子的病情。

一旦发现孩子有异常行为,一定要及早干预治疗!

如果您的小孩正好有上述这些症状,或者您正在为类似的情况而苦恼,那就来找中医看看吧!

中西医结合科门诊:西安市儿童医院门诊二楼东北侧

咨询电话:029-87692247

        富平柿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