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孩子是否近视,远视储备也是监控近视发展的重要指标,富平县眼睛专科医院在哪里
在确认孩子是否近视的过程中,因为近视防控知识不够,我们以往都只看验光结果,比如裸眼视力在1.0,我们就以为孩子视力很棒,没问题。
然后突然有一天,孩子说他看不清了,我们就不知所措,也很纳闷,前段时间不还好好的吗?
随着这两年生物测量仪的普及,衡量孩子是否近视,监测孩子视力的指标也逐渐变的更加科学。
在这些视力指标中,最重要的,最应该监测的是孩子的眼轴。
一、什么是眼轴
眼轴长度是指从前往后穿过眼球中心的直线的长度,它反映了眼球的大小。
一般来说,正常人的眼轴长度为23-24毫米,如果超过25毫米,则被认为是近视。
而眼轴长度,则受到年龄、遗传、用眼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用眼习惯。
如果总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看书、写字、画画、玩手机、玩电脑等),会使得眼球受到拉伸力的作用,导致眼轴长度增加,形成近视。
一般来说,随着年龄增长,眼轴长度会逐渐增加,这个有科学的数据参考。
而通过测量眼轴,我们就能看到孩子眼睛的现状,已经是否近视。
对个人来说,眼轴和近视度是可以一一对应的,如果短期内,眼轴迅速增长,晶状体来不及代偿,孩子近视度的增长就是必然的。
为什么说眼轴是监测视力最重要的指标呢?
因为相比眼轴长度的变化,视力测量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孩子的专注度,验光环境的亮度等等,都可能影响验光结果。
而眼轴则不同,它跟近视度几乎是一一对应的,被检查的精确度更高,无法作假,而且受孩子的状态影响较小,是检测孩子是否近视的很可靠的指标。
二、怎么测量、监测眼轴
孩子3岁时,就可以配合测量眼轴,不需要散瞳,大概20秒就可以完成。这时我们就可以大概了解孩子的视力状况。
只是因为很多家长原来没有近视防控知识,没想到3岁左右去做视力检测。
一般都是等到孩子上小学后,在学校的视力检查中,我们才发现孩子的视力有问题。
不管我们给孩子几岁时开始做视力检测,从第一次开始做后,家长最好每3-6个月给孩子检查一下眼轴,以眼轴的增速作为评价过去孩子近视防控结果的指标。
而不是单单只看孩子的裸眼视力变化。
这时呢,家长可以借助一些软件或者小程序,比如近视了,建立孩子的电子视力档案,定期上传眼轴数据记录,描绘眼轴曲线,这样我们就能够看到孩子近视变化的情况了。
从而未雨绸缪,根据孩子的眼轴情况,调整接下来近视防控的动作。
在《大国护眼之策》一书中,赵阳医生给了一个判断眼轴增速是否合理的参考数据:
对于8岁以以上的孩子,眼轴增速控制在每月0.02mm以内,可以视为防控效果达到及格线,近视度数增长缓慢;
眼轴增速控制在每月0.01mm以内,可以认为达到优秀线,近视度数不增值,甚至回退。
顺便提醒一下,因为孩子与孩子之间,个体差异很大,在比较眼轴数据时,多跟孩子的过去数据做纵向对比,而不是跟其他孩子做横向对比,后者意义不大。
三、控制眼轴长度,我们应该做什么
为了抑制孩子眼轴增速过快,下面三种手段:
大户外运动+保持用眼的习惯+使用光学手段,我们可以三管齐下。
大户外运动我们就不多说了,每天不少于2个小时的户外运动可以有效降低儿童发生近视的风险,同时还能有效控制孩子近视度数加深。
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这里包括“一拳一尺一寸”;20-20-20法则;保持良好的光照环境,家中的照明亮度,尽量保持在500-2000lux之间,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
如果孩子近距离用眼比较多,建议配置读写平台这样的拉远工具。
同时呢,孩子还可以配戴离焦眼镜、OK镜等近视防控镜,减缓近视度数增长速度,眼轴增长就慢一些。
此外,除了眼轴长度,远视储备也是监控近视发展的重要指标。
这里我们专门写过文章:
孩子远视储备不足,家长应该怎么办?
它们都是监控近视发展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出孩子们是否有近视倾向,以及近视的发展,咱们家长一定要做好重视。
近视低龄化形势下,家长们给孩子做近视防控,一起抱团交流,比一个人孤独去做,更有底气,信息也更多,
因此,我们最近在筹划近视防控群,感兴趣的家长朋友,可以扫码加我(已经有我不同微信好友的朋友,就不用重复扫码添加了),领取近视防控手册,拓展认知。
稍后我会一起拉群,跟更多的家长,一起交流,抱团打赢这场孩子的视力防控战。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