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平泽明眼科医院的青光眼门诊,28 岁的小张捂着眼睛一脸痛苦地说:“医生,我昨晚躲被窝里刷手机,突然眼睛疼得厉害,看东西还模糊。” 检查发现,他的眼压飙到了 40mmHg(正常最高 21mmHg),确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这可不是个例,现在青光眼正悄悄 “盯上” 年轻人,很多日常习惯都在给它 “助攻”。
青光眼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它像个 “沉默的视力小偷”。眼球里的房水正常循环能维持稳定眼压,可一旦眼压过高,或者视神经对眼压耐受力差,就会慢慢损伤视神经。这个过程早期几乎没感觉,等发现看东西有盲区、范围变小时,视力已经不可逆地受损了。
这些 “高危动作”,你可能天天在做
关灯玩手机是很多人的习惯,却不知暗藏风险。黑暗中瞳孔会放大,要是本身房角结构窄,就可能把房水流出的 “下水道” 堵死,眼压急剧升高。侧躺着玩更危险,被压迫的眼睛压力更大。我们医院接诊过不少这样的患者,都是睡前躲被窝里刷手机,突然眼痛头痛来就诊。
当低头族也没好处。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伏案工作,重力会让晶状体前移,挤压房角,阻碍房水流出。研究显示,低头超过 15 度,眼压就可能明显上升。有个程序员连续加班一周,每天低头写代码几小时,后来眼睛胀痛,检查发现眼压升高,幸好及时干预没发展成青光眼。
眨眼太少也伤眼。长时间紧盯屏幕,眼睛处于紧张状态,虽不直接导致青光眼,但会加重疲劳,诱发眼压波动。尤其本身有青光眼高风险的人,更是雪上加霜。而且眨眼少还会引发干眼症,让眼睛更难受。
压力大、长期焦虑也有影响。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大会影响神经和内分泌,导致眼压不稳定。现在年轻人压力大,情绪像过山车,这无疑增加了风险。
从不检查眼睛是最大的误区。青光眼早期无症状,常规体检视力好不等于眼睛健康。很多人体检不查眼压和眼底,等发现问题就晚了。高度近视的人更要注意,他们是青光眼的高风险人群。
年轻人该怎么预防青光眼
首先要改掉坏习惯。晚上玩手机、追剧要开盏背景灯,别躲被窝里玩。有个患者听从建议,睡前开着小夜灯刷手机,再也没出现过眼痛的情况。
别当低头族,用电脑时调整屏幕高度,与视线平齐或略低,定时活动脖子。每工作 1 小时,站起来活动活动,做个 “米字操” 放松脖子和眼睛。
遵循 “20-20-20” 原则,每近距离用眼 20 分钟,看 6 米外的东西 20 秒,让眼睛休息。这样能减少疲劳,避免眼压波动。
还要调整心态,找到健康的减压方式,比如运动、冥想。情绪稳定了,眼压也能更稳定。
定期检查眼睛很重要。30 岁后每 1-2 年做一次全面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眼底。高度近视、有家族史、房角窄的人更要勤查。我们医院有专门的青光眼筛查套餐,能早期发现问题。
总结
青光眼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的不良习惯正在让它有机可乘。不过别担心,只要改掉坏习惯,定期检查,就能有效预防。在富平泽明眼科医院,我们见过很多早期发现并控制好青光眼的患者,他们依然能拥有清晰的视野。记住,年轻不是资本,爱护眼睛才能让视力长久保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