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铁的笛声划过富平湛蓝的天空,它带来的不仅是风驰电掣的速度,更是一股浸润着柿饼甜味的振兴力量。曾经,“中国柿子之乡”的金字招牌下,是柿农们“甜蜜的烦恼”——年产7万吨的柿饼,如何更快地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以前客户从西安过来,要先坐长途车到县城,再辗转进村,大半天就过去了。”力源农产品公司的牛三姐回忆道。交通的瓶颈,如同无形的枷锁,锁住了鲜柿的保鲜期,也阻隔了外地客商深入考察的脚步,使得这条关乎13万人生计的产业链,产值始终难以实现质的飞跃。
转机,随着富平南站的建成而到来。这座现代化的车站,为这份古老的“甜蜜事业”按下了加速键。它不仅仅是一个交通站点,更成为了连接本地与世界的新枢纽。高铁带来的,首先是“人的流动”。网红主播、外地采购商得以便捷地直达原产地,亲眼见证柿饼的晾晒工艺,通过直播镜头将这份“挂着的甜蜜”实时传递给全国消费者。
更深层次的,是高铁催生的“物流革命”。车站通过科学规划,扩容货位以提升装卸效率。数据显示,仅在2022年,便捷的交通就助力当地粮食外销创收5.9亿元。而这只是开始,未来配套冷链设施的规划,将彻底解决柿饼运输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让它从古朴的晾晒架上到都市人的餐桌,时间大幅缩短,风味完美留存。
在富平南站的站前广场,一个崭新的展销区已然成型。印有“富平南站直达”字样的柿饼礼盒,成为了过往旅客争相购买的“新宠”。借助“西安半小时经济圈”的强大辐射力,这颗原本偏居一隅的“致富果”,正迅速成为都市圈消费升级的“新选择”。一组数据足以证明这场变革的深度:高铁试运营期间,富平柿饼的线上订单量同比激增40%。
铁轨蜿蜒,延伸的不仅是地理的界限,更是发展的边界。昔日红色革命老区的乡村振兴图景,正伴随着清脆的笛声与满溢的柿甜,向着更远的远方,壮丽铺展。